中國醫藥大學南望海外服務隊 2024 暑假

佇立在郊外坡地的綠水學校,僅是一排不完全遮風避雨的鐵皮屋,不同年級的孩子們在此混班上課,除了要面對校舍的不敷使用,老師的招募困難與經費資源不足,在在考驗著與我們年紀相仿的帖帖校長。

在一整天的衛教課程裡,總能見到校長親力親為的陪伴孩子們一同學習,無論是翻譯給孩子們聽,又或是成為孩子們操作的對象,校長臉上總掛著堅定的笑容。

整個小學雖然資源相對最為貧乏,卻總能感受到來自校長與老師們的堅持,那一股「再怎麼樣,都要齊力守護孩子們教育的心」油然灑落在綠水小學裡。

/ / /

在這裡,孩子們共享著彼此的午餐,即便每個家庭能準備的僅是一樣菜色的粗茶淡飯,卻因為彼此的分享,成為如圍爐般的溫暖佳餚。

在這裡,即便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校舍不足被迫合班,依然珍惜著可貴的學習機會,以椅子為書桌,練習著今日所學單詞。

在這裡,即便每月僅能賺取基本薪資,唯一的辦公室也因需求改為教室,老師們依然堅定地在此教學,守護著這群好不容易才能上學的孩子。

放學後,我們陪著孩子一起回家,這才發現孩子們的上學之路,所需克服的不僅是無形的資源不足,更是有形的多重阻礙。

/ / /

歷經兩個小時的路途,走過顛簸曲折的山路,抵達一片無垠的玉米田,踏著塵土飛揚的紅土路,遠眺才終於看見座落在田裡的茅草屋,這是孩子們的家。

小小身軀的他們,每天都要耗盡約四小時才能往返學校,腳程短的小小孩走不動了,哥哥姊姊們只好揹著一起前進。

校長說:「如果下雨,孩子們依然要走這樣的路途來學校,常常來了,全身都濕透了。濕透了不要緊,雨水啪嗒打在鐵皮屋上的聲響,才是上課時最大的阻礙,孩子們聽不見老師在教些什麼,但這是雨季的日常。」

/ / /

然而,帖帖校長自己呢?

她剛從緬甸大學畢業後,因著對教育的堅持,即便面對著母親的強烈反對,依然自願來到泰緬邊境的移工學校任職,這一待就是五年,原本是因為疫情回不了家的她。

現在則是牽掛著這裡的孩子,所以不得輕易回家。

「這裡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增建校舍,讓更多的孩子能前來就讀;在這裡,要說服父母親讓孩子受教育不容易,可是我願意親自走遍鄰近的每個家戶。」

「再遠又或要被拒絕多少次,我都願意,只要孩子能有教育的可能,命運也就有了改變的可能。」這是校長的心願,也是她一直以來,最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中國醫藥大學南望服務隊/中醫系 潘婉如)

邊境行動影像展:他鄉之間 - 遊走在邊境的人們都有個故事

你曾聽過怎樣的邊境? 鴉片、金三角、大象村...還有什麼呢?

對於生活在這座海島上的我們而言,「此地」與「彼地」的界線似乎涇渭分明。然而,邊境對那些 #流離失所遠離家鄉 的緬甸人來說,卻是曖昧不清、模糊氤氳。這片土地,既是困難的起點,也是希望的所在。

邊境行動正是在這片邊界上,服務泰緬邊境的弱勢社群。

多年來,邊境行動持續深入當地,資助學校,支持教育發展,並建立起強大的社區網絡,幫助流離青年走出不一樣的人生。每一個在邊境發生的故事、每一張來自遙遠故鄉的面孔,正是邊境行動多年來 #持續深耕泰緬邊境的縮影

這些生命經歷,如今凝結成了「他鄉之間」影像展。

「這不僅是影像的記錄,也是台灣與世界的連結。當台灣希望被國際社會看見,關鍵不在於我們捐了多少錢,而在於我們 #為世界做了多少實質貢獻,而邊境行動正是這樣的實踐者。」——徐文彥/生態綠公平貿易咖啡創辦人

「一如獨特、共同的記憶,將聲響、氣味、溫度,以及各種情感儲存於看似靜止的影像中;這些作品裡 #有視角的理解和溫暖。」——謝辛美/英仕教育基金會執行董事

.

發生過的事情永不復返,正是明白這一刻無法重來。

所以邊境人們舉起相機,捕捉那些瞬間中的永恆;或許,我們一生都不曾踏上邊境,但透過他們的鏡頭,我們得以一同見證,並聯繫起彼此的生命故事。

-

他鄉之間 - 遊走在邊境的人們都有個故事

展期︱10 月 1 日至 30 日 10:00 - 18:00

地點︱Oko 生態綠 大稻埕門市

.

#邊境行動協會

#讓當地長出力量

#歡迎加入定捐夥伴

【公告】2024/7/ 5 - 8/18 行動辦公室

邊境行動團隊將於 7/ 5 ~ 8/18 期間,駐地泰緬邊境進行服務計畫訪視與推動,若有協會工作及捐款資助等相關事務,敬請以 E-Mail 與我們進行聯繫,感謝各位!

這段期間,我們也會帶領公益旅行暑假團、蹲點研習青年夥伴、中原大學志工團、拜訪合作計畫夥伴...,我們也會持續與大家分享邊境點滴喔 ~~

社團法人邊境行動協會
官網:www.gloatw.org
Email:gloa@gloat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