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萬泰科技舉辦運動會 鼓勵泰緬孩童為夢想拚搏

對台灣的孩子們來說,運動會可能僅是每年例行的參與;然而,對緬甸流離孩童來說,因為沒有身分缺少國家的照顧,能夠上學接受教育已是不容易,參加聯合運動會卻是難能可貴的盛事。

歷經疫情及政變後衝突不斷,數十萬緬甸人民被迫流落異鄉,邊境行動協會持續培育當地教師,攜手當地社群為孩童辦學,賴樹盛秘書長感謝萬泰科技資助運動會,在這些年低迷艱難時刻,不僅振奮人心更能激勵孩童為夢想而努力。

成立逾 40 年的萬泰科技公司,秉持著 ESG 企業社會責任及永續精神,積極支持國內外各項公益活動,於 113 年 12 月 13 至 14 日與邊境行動協會合作舉辦「緬甸流離孩童夢想堅持運動會」,共有8所學校近500位師生參加。

位處偏遠界河邊學校,克倫族同學艾可興奮說:「這是第一次有機會跟其他學校比賽,很開心認識許多新朋友,獲勝時大家一起高興歡呼,真希望每年都有運動會。」每位選手專注投入比賽,賽後更主動為彼此喝采加油,一場運動會緊緊連繫起了緬甸流離孩童。

有感於緬甸移工兒童學校長期資源不足,萬泰集團張銘烈總裁親自前往泰緬邊境,並資助30萬舉辦運動會與競賽用品,提供參加學童運動服及點心袋做為鼓勵,各校分別組成男女代表隊,除了足球與排球競賽外,還有最具東南亞特色藤球比賽,為邊境孩童帶來無比歡樂與欣喜。

看見每位孩童全力投入精彩賽事,張銘烈總裁特別有感而發說:「泰緬邊境學童們即使沒有球鞋,光著腳在泥土地上踢球,依然展現出全力拚鬥精神,環境艱困仍抱持樂觀,老師與學生們發自內心笑容,真實表現出堅韌的生命力,如此令人敬佩。」

流離失所的緬甸家庭居住在簡陋工寮裡,所謂的學校也僅是用鐵皮屋頂與矮牆搭起的建物,訪視所見一切皆讓人感到心酸不捨,張銘烈總裁表示萬泰科技將與邊境行動合作,持續為緬甸流離孩童教育與成長貢獻力量。

.

每月捐款500元,你也是陪伴孩童上學的助力!

立即行動,加入資助夥伴 bit.ly/GlocalAction

#邊境行動 #異鄉上學路 #戰火不失學 #山村讀書聲

.

(感謝影像紀錄/ 余博強)

泰緬邊境公益旅行 2025 團期發佈,請早報名喔!!

「如果沒看到就可以當不知道,可是既然看到了,#那就要做一些自己能力可及的事情。」 擔任商品設計師的人平,是邊境行動長期定捐夥伴,也是參加兩次公益旅行團員,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她的心聲。

▌開始是怎麼認識邊境行動的呢?

最初會關注是因為看見受困於睡美人洞足球少年的報導,裡面有一些孩子是無國籍兒童,當時邊境行動也有到高雄三餘書店分享,開始接觸到泰緬邊境的議題,所以想實際去邊境看看。

親身到了邊境後,覺得狀況確實是比我想得還要困難,像是移工家庭的經濟狀況,難以承擔孩子的學費、學校破舊不足的房舍、不穩定的師資等等,第一次公益旅程結束之後,就開始成為定期捐款人。

▌實際拜訪當地組織和學校後,有什麼特別讓你印象深刻的?

看見這裡的大家,對孩子教育是充滿著熱忱與使命感。這幾年,雖然緬甸狀況越來越惡化,但每個人還是抱持相同理念在服務,我覺得很難能可貴。

邊境學校除了受教育外,也是一個保護小朋友的地方,校長和老師們可以觀察學生和他的家庭的狀況,給予相對應的支援或庇護,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為什麼會來第二次公益旅行呢?這兩次有何不同呢~

因為希望我可以文字敘述與攝影分享,去做不一樣的紀錄,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這次團員夥伴有NGO 的背景,他們提出的問題和看法,都讓我更認識邊境、移工的議題,讓我了解自己不擅長的領域。

無論是克倫族,還是流離失所的議題,也有更多的想法和疑問,但是這趟旅程結束後,會去閱讀更多的資料。

2025 年團期發佈開放報名囉!

暑期團:7 月 12 ~ 20 日

11月團:11 月 1 ~ 9 日 (泰國水燈節)

.

訪談整理/ 實習夥伴晏然

中原大學服學中心泰緬邊境志工服務 2024 暑假

邊境行動與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攜手合作,培訓 9 位志工前往泰緬邊境進行「兒童藝術教育啟蒙服務」。

經過 2 個月的沉澱,那時的感動,當時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如今又化成了什麼樣的果實呢?又有哪些邊境瞬間,是至今難以旺壞的呢?

讓我們跟著這些志工特派員們一起,重溫這段邊境服務的時光

///

中原志工誠頤:在蘭花小學教室內的牆上,貼著一張畫有肢體語言的海報,上面雙拳對碰的插圖引起了我的注意。

隨即,我試探地對迎面走來的孩子舉起右拳,我看見孩子們眼底閃過對上頻率的一絲微光,他們首先帶著好奇的神情慢慢接近,而後轉為踩著歡快步伐紛紛上前,輪流用小小的拳頭回應我的示好。

碰拳剎那,我好像終於開始和他們產生交流。那是第一次,我驚喜地發現,超出了國籍和語言外,我們仍能夠以某種默契建立關係。

///

中原志工翊宸:帶活動時,我深刻體會到「演練」和「實戰」之間的差距。演練時,我們只需確保活動流程順暢,並各自完成分內的工作;但真正進入實際服務小朋友的階段時,才發現我們想得不夠周全。像是語言障礙以及流程的瑕疵,導致學生無法理解我們的想法,結果與預期有很大落差。

幸好,經過每天的反思與調整,我們逐漸解決了這些問題。到了最後一間服務的學校——瀑布小學,活動流程變得順暢,小朋友們的作品也達到了我們所期待的效果。團隊合作與臨場反應,大大減少活動進行時的尷尬感。

///

中原志工又綠:這裡的人友善得讓我以為自己是在台灣。親切的人們、不需害怕一人獨行的夜晚,好像勾起嘴角、簡單微笑,就能傳遞溫暖。出門在外反而更放鬆、與不認識的人們交流也不用畏懼和害怕。

這趟旅程,最直接的感受,應該就是一條河的國界之差。在官方橋道、運河的另一邊就是別的國家!對於生長在海島國家的我來說,真的很難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