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教學資源中心計畫,啟動!

Good Teacher = Good Student,有能夠不斷成長的好老師,才會有學習良好的好學生。長期資助泰緬邊境數所緬甸移工學校推動兒童教育的 Glocal Action,與當地夥伴共同規劃,於瀑布小學建置第一個「教育資源分享中心」,為鄰近 5 所邊境學校 40 多位老師,打造一個自主學習及能力提升的環境,造福周邊數百位緬甸弱勢孩童。

計畫經過 一起夢想募款專案 的努力與眾多台灣朋友們的支持,總算募集足夠經費,能夠啟動建制了!

TRC1.jpg

車輛駛進校園,瀑布學校的孩子們掩住不興奮,跟著老師一起來幫忙;大夥接力將電腦設備搬下車,並放置在「教學資源中心」。

經過協會志工佩璇、思瑜,與當地夥伴數次討論,並瞭解學校教師們的需求後,開始進行「資訊教室」的硬體設備採購。選擇當地採購的優點是,除了軟體介面齊全外,更有後續維修便利性,可以避免將來失修棄置的情況;同時,能夠讓當地教師們學習,電腦設備的基本維護。

TRC3.jpg

美索鎮上採購的電腦鍵盤只有英文與泰文字母,但是資訊教室將提供給來自緬甸的移工老師與學生使用,當然要有緬文才好用!因此,志工佩璇與思瑜也在藝術教育瓦納左老師的協助下,購買緬文字母貼紙、或是列印出鍵盤對照表,共同討論緬文字母要如何標示,才能讓緬甸老師們好認、好用。

TRC4.jpg

資訊教室將配置 4 台桌上型電腦、2 台筆記型電腦、1 台投影機,以及 1 台多功能事務機。完成架設後,便將舉辦當地緬甸師資培訓,由台灣志工佩璇、思瑜教導並協助邊境緬甸教師,學習使用電腦及網路,搜尋教案資訊並豐富教學內容,未來能夠親自教導學生使用電腦及網路,也能運用網路所學,結合在課程中。

瀑布學校的老師們開心的說:「我們提升自己的資訊能力後,就可以運用這間教室上課,教導高年級與國中部學生,學習如何使用電腦了!」

5.jpg

黑洞中的光輝:從泰國足球隊脫困事件,看見流離孩童的真實處境與堅韌生命

caveboys1

文╱王詩菱(Glocal Action 企畫經理)
原文刊登於 【獨立評論在天下】

泰北洞穴中的野豬足球隊員與教練,總算全員平安脫困了!相對於險峻的救援過程,比較不為人知的是,驚險脫困的 12 位男孩及教練,多來自貧困家庭,其中更有 3 位男孩,與他們的教練,都是無國籍的少數族裔。頻繁穿梭在緬甸家鄉與泰國學校、足球賽之間,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而他們的故事,其實就猶如泰緬邊境上,無數流離者的縮影。

最初尋獲他們的影片中,與英國搜救人員對答如流而令世人驚豔的,是14 歲的阿卡族少年阿杜。幼時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離開戰火與鴉片肆虐、缺乏教育與工作機會的緬甸佤邦與親人,來到異鄉泰國;同學老師眼中的他不僅成績名列前茅,而且多才多藝。沒有出生證明、身分證或護照的他,卻能通曉英語、泰語、緬語、華語和佤語,這在多元又複雜的邊境地帶,可說是生存必備條件。

หลังได้ทานอาหารเพิ่มพลังงานที่หน่วยซีลดำน้ำนำเข้าไป และแพทย์ทหารที่ผ่านการฝึกในหลักสูตรนักทำลายใต้น้ำจู่โจมตรวจร่างกายทีมหมูป่าทุกคนแล้ว น้องๆส่งเสียงทักทายผู้คนที่รอคอยอยู่นอกถ้ำฝากมาครับ ...

16 歲的阿迪一家也是來自緬甸的難民,年幼時因戰亂舉家遷居清萊;父親做水泥工賺取微薄薪資養活全家。

25 歲的教練艾卡波,父母都是緬甸人,卻在艾卡波 10 歲時雙雙過世;親戚將他送往寺院當小沙彌,後來為照顧生病的奶奶還俗,近年一邊在廟宇任職、一邊協助成立足球隊。對孩子處境感同身受的他,像家人般地用心照料他們,除了嚴格的足球訓練,也教導他們以自己的身教為榜樣,甚至親自接送孩子回家。受困期間,他運用寺院所學,教導孩子冥想打坐,保持鎮定、維持體力;家長們相信,如果沒有艾卡波的陪伴,孩子們的下場恐怕不堪設想。

無法出國看足球賽的孩子們

在泰國,約有 40 萬人被聯合國難民署登記為「無國籍人士」(全球各地估計超過 1,000 萬人)不被任何國家承認為公民,沒有出生證明、身分證明文件和護照的情況下,他們不能在泰國合法結婚、工作、辦銀行帳戶,連前往其他省份參加球賽都有困難,更不用說是出國、置產或投票

也因此,即使沒有心理或身體健康的疑慮,野豬隊裡頭恐怕也只有少數孩子,能夠應 FIFA 高層的邀請,搭飛機到俄羅斯欣賞世界杯足球賽的決賽現場。

泰國政府誓言在 2024 年將境內無國籍人口數歸零,並在各地設立服務站,為無國籍人士與少數族裔的部落村民提供國籍、永久或短期居留證。根據內閣 2016 年 12 月 7 日通過的決議,泰國政府將為以下 3 類無國籍兒童核發泰國國籍:

  1. 1999 年 9 月 30 日以前由泰國境內少數民族所生下的孩童。

  2. 非泰國少數民族的移工在泰國境內生,且就讀或畢業自泰國學校的孩童。

  3. 被父母遺棄,領有社會發展與人類安全部核發之無國籍者證明且尚未完成教育之兒童。

不過目前為止,核發國籍的進度十分緩慢;緬甸的內戰情勢與經濟發展遲緩,更是讓跨境前來泰國的人數有增無減。

為什麼會有無國籍孩童或來自緬甸的孩童,能夠在泰國上學、甚至參加足球隊呢?這對身在台灣的我們,一般很難想像。

讓每個孩子都受教育

其實,寬容的泰國社會,其政府早在 1999 年就修訂《國家教育法》,確立「Education For All」的政策原則,承諾泰國國土上所有兒童,都能不受歧視地接受教育;2005 年確認該原則適用境內非泰國籍、沒有合法身份甚至無國籍的兒童,一律能接受義務教育,並在 2009 年將 12 年免費義務教育延長為 15 年。因此有為數眾多的緬甸或無國籍孩童,在泰國公私立學校就讀。

泰國學童在野豬隊所在的清萊醫院外慶祝(照片來源:路透社)

泰國學童在野豬隊所在的清萊醫院外慶祝(照片來源:路透社)

不過,即便如此,泰國境內多數的移工兒童,仍因為現實經濟、社會、文化因素而無法就學。雖然缺乏精確的統計數字,國際非政府組織 Save the Children 與 World Education 估計,泰國境內 60%、相當於超過 20 萬移工兒童處於失學狀態;順利就學的移工孩童中,30% 就讀幼稚園、67% 就讀小學,代表只有極少數能夠升學至國高中,因此距離真正的「Education For All」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也因此,許多緬甸移工社群也自力救濟,用社區力量辦學,設法為下一代提供最基本的學習機會,或是一處能夠集中照顧年幼孩童、保護他們不在父母工作時,因無人看管而遭到人口拐賣等危險。沒有政府奧援的這類「學習中心」,除了社區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外,也需要臨近工廠僱主、寺院或像台灣的 Glocal Action 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這樣的外國組織,填補緬甸政府的缺席或是泰國政府的鞭長莫及,提供經費贊助、協助學校營運,協力為弱勢孩童提供穩定的教育機會。

這些為生存被迫流離的人們,就像這次事件中洞穴裡的小野豬與教練一樣,在不見天日的灰色地帶,彼此扶持出邊境的日常。

全員獲救的好消息傳來之際,我們衷心感謝救援人員的辛勞奉獻,祈願逝去的潛水員安息,也祝福教練與小野豬們早日康復、與家人團聚;更期待,邊境無數移工、難民、無國籍、少數族群與貧困人們,他們的真實處境與堅毅生命力能被看見,身份與教育的困境,能夠獲得支持與改善

恰如一位夥伴為這群小野豬下的註腳:他們都很有實力,只是缺乏那麼一點機會與幸運。這位教練就是 12 位足球小將的幸運與機會,願我們也與世界上更多流離者成為彼此的幸運與機會。

公益勸募徵信:2016 泰緬邊境行動計畫

Issuu is a digital publishing platform that makes it simple to publish magazines, catalogs, newspapers, books, and more online. Easily share your publications and get them in front of Issuu's millions of monthly readers. Title: 2016 泰緬邊境行動計畫結案報告, Author: Glocal Action, Name: 2016 泰緬邊境行動計畫結案報告, Length: 45 pages, Page: 1, Published: 201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