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緬邊境開學在即,孩子們喜迎新學年

 
7.jpg

開學在即,翁溫校長又馬不停蹄地四處奔走了。穿梭在荒野農田間的忙碌身影說是這一帶的里長伯也不為過~ 農舍、工寮、電線桿、樹上... 校長在各個緬甸移工聚落到處張貼通知:瀑布小學、綠水小學將在 6 月 1 日開學!

8.jpg

開學後,學校並將召開家長會議,說明辦學事務。翁溫校長總是勤於訪視各個聚落,了解學生家庭狀況,與家長保持溝通,鼓勵爸爸媽媽讓孩子到瀑布小學、綠水小學念書,邀請社區共同為孩子們的教育努力。

13.jpg

許久沒能上學的孩子們,也興奮不已~ 期待著與同學相聚、學習新知的日子到來。他們跟著爸爸媽媽住在這裡、甚至下田工作,唯一的教育機會,就是社區自力辦學、營運的緬甸移工兒童學校。

18.jpg

為泰國地主耕田、收成的緬甸移工,散居農業地區田野間的緬甸移工聚落,做著收入微薄且不穩定的粗重工作,許多孩子們因為家境貧困、缺乏身份、加上語言文化隔閡,無法上學。

10.jpg

在這宛若被世界遺忘的角落中,泰緬邊境的孩子們沒有政府的照拂;但在校長老師與社區家長的共同努力下,荒野間的學校堅持了下來。假期間的綠水小學,依然屹立在邊境的荒野中,等待著開學時孩子們的到來~

19.jpg
我希望透過這唯一的教育機會 讓他們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 翁溫校長

因為看見,所以無法視而不見
瀑布小學 300 多、綠水小學 40 位孩子
校長甜蜜的負荷,邀請你我一起來承擔~

了解更多捐款支持粉絲專頁

gw
 

Amanda:看見邊境-原文刊登於《講義》雜誌

Amanda.png

文╱劉懿萱 Amanda(2018 泰緬邊境公益參訪團員)

一生中一定要到邊境一次!也許是受到電影再見瓦城中的震撼場景影響,抑或是看完邊境漂流、105號公路這兩本書的感動驅使我邁向泰國與緬甸的邊境之路。

我選擇參加長期致力於邊境教育、生態、醫療、文化的 Glocal Action 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的【105號公路:泰緬邊境公益參訪之旅】,除了體驗不一樣的旅行方式外,還想看看到了邊境可以遇到怎樣的故事。

那天,我們沿著邊境的 105 號公路往山上克倫部落去,路上經過了難民營,收留的是逃離緬甸的難民們,然而生活在鐵絲網內的狹小空間,那無法離開的束縛,對比外面自由的空氣、進進出出的 NGO 組織及志工們,真的逃離自己的故鄉有比較好嗎?這似乎是我們身處在平和的國家,永遠無法理解體會的。

20180428_175144.jpg

到了山上克倫部落後,傳統的高腳屋建築,所飼養的雞、豬、牛等都在住家附近,好不熱鬧!族人們的好客,特別款待從臺灣來的我們,招待了喝不完的酒、加了雞肉的野菜粥,甚至大方地拿出傳統樂器演奏,並和我們來場部落歌謠及臺灣歌曲的PK賽,雖然他們的生活不那麼優渥,但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滿足又單純的快樂。我們甚至幸運地參加當地高齡奶奶的告別式,大家追思的方式並沒有哭哭啼啼,反而是快樂地吟唱歌謠,附近村落的人們都被邀請來同樂,這裡看待死亡的方式,好不一樣。隔天清晨,我們還迎接了新生命的誕生,這位孩子因為一群臺灣人的到來意外地『催生』出來,讓家人開心到用克倫族語取名為 TURU HE,意思為臺灣人的到來。在這短短三天兩夜的過程中,我們歷經了人生中重要階段:生與死,族人們看待生命的方式也值得我們學習,生而有盼望,死也平安喜樂。

IMG_5213.JPG

隔天我們參訪了四間邊境緬甸移工小學,這是我這趟旅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Education is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we can use to change the world,這句曼德拉曾說過的名言印在孩子的筆記本後。緬甸移工小學在沒有任何政府組織的協助下,靠的是當地社區組織、草根團體及 Glocal Action 的支持,有的甚至是老師們的自立自強。他們的教室幾乎都是搭建出來的鐵皮屋,只有到腰際的牆壁,小小空間還隔成兩三間教室,所有移工的孩子混齡上課,好一點的有分年級,一個教師負責一個班級,教授所有科目,因為他們深信教育是讓孩子們認識這世界,生活更美好的途徑,回想到自己也身為教育工作者,我是否能擁有這樣的堅持與熱情,持續地做出能感動自己的事呢?和孩子們的互動過程中,不時會為了他們的教育及生存環境感到難過不捨,然而他們仍然熱愛學習,有的每天上學還需花一個小時以上的路程呢!我和一位緬甸孩子-敏敏,一同分享彼此的畫作、互塗指甲油,看到她天真活潑的笑容,都融化了我!教育在這樣的環境下是如此地艱難,然而他們純粹辦學,期望更美好的未來,不顧自己只為了下一代,讓我感動很久。

這趟旅程雖是公益參訪之旅,讓我看到的是泰緬邊境的真實狀況,同樣都是地球上的一分子,反而是她們感動我的更多,超出語言所能表達。所謂邊境、族群、移工... 這樣分化彼此的稱呼,相較於他們真摯、熱情待人、不計代價的付出,才真正展現了超越這些分化的愛。

克服障礙努力求學的緬甸女孩小艾

小艾在一群孩子裡顯得特別。上課時,別的孩子坐著抬頭聽課,幾位調皮男生低聲嬉鬧;唯有小艾,清秀臉龐幾乎貼在桌前,一筆一畫吃力寫著黑板習題。

母親因故離異後,帶著 5 歲大的她從緬甸鄉村來到泰國,兩人相依為命;小艾年幼時曾意外受傷,從此雙眼無法同時對焦。

小艾06.jpeg

流落異鄉的貧困生活,靠著母親為地主採收辣椒及花生,勉強維生。放學後或假日裡,10 歲的她也要幫忙採收作物、撿拾柴火、取井水…

邊境學校老師很稱讚小艾,她總是認真聽講及寫功課,成績常是班上最好的。不同於其他孩子的羞澀,小艾大方用英文介紹自己的名字。

小艾告訴我們說,她真的很喜歡上學,因為她可以在課堂上學習到許多事情。

小艾00.jpg

小艾只是泰緬邊境無數緬甸貧童的縮影;還有更多像她一樣,打從心底渴望上學、喜歡讀書、努力向學的乖巧孩童。

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上學,翁溫校長與社區自力創辦了「瀑布小學」,幫助 300 位孩童接受教育。問起他:辦學辛苦嗎?他說為了孩子的未來,都不算苦。

瀑布小學面臨經費不足,聘不起教師、買不起文具、課桌椅失修不足;最令人擔憂的是,若學校不得不關閉,孩子們將失去唯一的就學機會了

ai3

一起讓教育成為邊境孩童夢想的翅膀

【Glocal Action 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資助泰緬邊境緬甸移工學校,保障兒童基礎教育權利,培植當地教育工作者,提供邊境孩童珍貴的學習機會。邀請您一同來支持!

★ 立即線上捐款 ★ 其他捐款方式